English

IMF总裁之争的台前幕后

2000-03-10 来源:生活时报 张松 我有话说

在领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3年前,康德苏一方面热心于经济改革,另一方面也主张穷国不应被排斥。在任期间,他遇到了包括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在内的重大挑战。为此,他策划了两项重要的庞大援助协议,包括为韩国提供打破纪录的600亿美元援助。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评价他说,康德苏给基金组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经济增长和全球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作为IMF最大的资金供应国,美国对康德苏早已公开表示不满,指责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大失水准;对俄罗斯的大量援助变成了呆帐。其实,美国对康德苏不满的根本原因在于嫌康德苏不够听话,对美国利用基金组织在世界各地为其“全球战略利益”服务不够“到位”。身为第一大股东的美国坚决要求换人,康德苏只好辞职下野。

与西方大银行总裁数以百万计的年薪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每年27万美元的免税工资显得微不足道,但长期以来,金融界精英们对此职位却趋之若骛,无不把当上基金组织总裁当作莫大的荣誉。这不仅是因为基金组织财源茂盛,资金以千亿美元计,更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起着“全球中央银行”的功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也正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在美欧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希望改变美欧轮流坐庄的局面。

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在今年年初表示,东南亚国家联盟已正式表态支持日本政府提名前大藏省次官神原英资角逐IMF新总裁。此外,韩国总统金大中也支持日本政府的做法。

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大出资国,日本提名神原英资为新总裁候选人反映出日本希望在基金组织中扩大发言权的愿望。他的提名得到了部分亚洲国家和俄罗斯的支持。非洲国家则推举美国籍的费希尔为候选人。费希尔1943年出生于赞比亚,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90年8月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1994年起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

消息人士指出,尽管美国反对科赫·韦泽担任基金组织总裁,但并未打算撕毁“君子协定”,而是敦促欧盟找到一位“强有力的候选人”。

从目前情况看,基金组织总裁候选人之争会以欧盟提出得到美国认可的候选人而达成妥协。但人们担心,这种“欧洲坐庄、美国把舵”的局面长期下去,必将造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越来越为美国所控制,成为美国动辄对发展中国家施压的“经济王牌”。下(全文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